在全球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再创佳绩,2024年回收量突破4亿吨,同比增长7.2%。这一亮眼的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资源回收领域的持续努力,更是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标志。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受益于“两新”政策的推动,设备与工器具的投资提高达到15.7%,其对整体投资增速的贡献率高达67.6%。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资源回收利用与设备更新行动上的重大进展。
2024年,国家通过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项目,推动了超过4600个设备更新项目的进展。这些资金的合理配置,不但可以提升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超2000万台(套)的设备更新量,预计节约约250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
例如,针对老旧营运货车的更新,已有约55.6万成报废并更新;新能源汽车公交车更新达7.2万台,而农机报废更新更是达到95万台。此外,住宅的老旧电梯更新数也达到4.1万台,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的设备更新项目则涵盖了26.8万台(套)。这一些数据不仅彰显了国家在基础设施更新方面的决心,也为促进绿色转型与减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随着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的新增,废旧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迎来了新机遇。全国范围内,新建智能化回收设施达到1.1万余个,极大提升了废旧资源的回收效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报废机动车回收量更是达到84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4%。与此同时,废旧家电的回收量也超过63万吨,自今年7月份起连续6个月维持正增长,各类废旧家电的规范化拆解数量同比增长超20%。
除此之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十种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总量也首次突破4亿吨,表现出7.2%的上涨的速度。而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则达到了39.7亿吨,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至59%。
为了逐步推动资源回收行业的规制,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组建及全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建设将是关键。资源回收企业在向报废产品出售者实施“反向开票”的制度下,极大地压缩了“作坊式”回收拆解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生存空间,推动了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规范化进程。
为提升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效率,2024年和2025年的“两新”领域计划定制和修订关键核心国家标准294项,截至目前已发布168项。这是国家层面上对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设备做更新换代的重要举措,涵盖能耗限额、设备能效、污染物与碳排放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对绿色经济的重视。
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政策上,国家已发布针对家电、家具、汽车、厨卫用具等多个品类的国家标准49项,从而全方面提升消费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此外,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退役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等领域,已经制定并实施38项相关国家标准,逐步推动废旧产品的高效循环利用。
2024年的一系列行动不仅为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更是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设备更新与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措施的深入实施,中国的经济结构将朝着更高效、低能耗、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从政策推动到市场实际表现,设备更新率与资源回收量的提升,将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展望未来,跟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整个资源回收行业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